WFU

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蟹足腫術後照護要點

作者:薛元毓 (初版2017/03/05,修正2017/11/26

此修正版為近期本院團隊參加國際會議,與各國疤痕專長的醫師討論後,參考最新的醫學證據,所形成最新的共識,故即時修正之。


(以下為根據成大醫院蟹足腫團隊經驗,所作出的建議)
接受蟹足腫手術後,對病友來說是一個重新的開始,為了預防蟹足腫再度復發,除了必須接受放射線治療外,通常會有幾個階段需留意且照護的,以下針對會經歷的幾個階段一一說明:


術後72小時:放射線治療


依據最新的醫療證據顯示,在術後恢復的早期,及早進行術後的放射線治療,可能有效抑制蟹足腫母細胞的增生複製,減少蟹足腫復發的可能性。但對於最佳的放射線時間,目前並沒有很強的醫學證據,一般來說,還是依據每一家治療機構可以提供的時間為主。以筆者所在醫院為例,依據不同病灶所設計的最佳放射建議劑量,目前是建議在術後72小時內開始第一次的放射療程。放射治療一般為門診為主,局部照射後即可返家,每次治療(包含準備)時間約莫30分鐘,視部位的不同,會由專業的放射腫瘤科醫師給予不同的療程建議,一般一週內可完成所有放射療程。


術後二週:基本傷口照護


剛開始至術後兩週,為基本的傷口照護時期,原則上與一般傷口照顧無異。通常術後傷口會貼上美容膠以及防水膠膜,可以進行簡單的淋浴,若是沒有滲水弄溼的話,一般不需要換藥。有需要可以至一般藥局購買更換。其他初期傷口照護以及傷口敷料請參閱傷口及疤痕照顧原則

術後滿兩週的回診,會進行拆線的動作,通常拆線後兩天,傷口已完全癒合,此時除不需再換藥包紮之外,亦可進行正常淋浴。此時期的皮膚因為較為脆弱,建議需注意保溼(一般保溼乳液、嬰兒油、綿羊油等皆可),以及嚴禁過度拉扯或摩擦疤痕,避免造成反覆受傷,會使得蟹足腫容易復發。


術後一年內:疤痕預防


自傷口拆線後,通常會一至二個月回診追蹤疤痕,期間會拍照做每一次的追蹤比對,此時期為甜蜜期,通常外觀與症狀會有顯著改善,因此病友可能會忽略預防蟹足腫復發的重要性,此時期主要預防手段為以下:

  1. 避免過度運動與拉扯
  2. 避免傷口發炎或異物
  3. 使用疤痕凝膠或矽膠片
  4. 使用類固醇膠帶(註1)

詳細敘述請見有效的疤痕處理-初期預防


術後二年內:復發治療


通常過了一年的甜蜜期後,少數的病患還是會有遭遇到小部分復發的情形,通常病患會先感到局部脹痛、搔癢、敏感以及紅腫等症狀,此現象較常發生在大關節或不易壓迫處(如前胸或下巴),若是連續兩次門診追蹤皆有到觀察此現象,會建議開始治療。

通常在二年內因為放射線影響仍在,且復發程度皆為早期局部,以下為目前治療選項:

  1. 類固醇局部注射
  2. 5-FU局部注射
  3. 染料雷射
  4. Nd:YAG雷射



術後二年:長期追蹤


根據日本小川令教授的建議,術後兩年的放射線累積效應已經微乎其微,因此針對同一部位曾經接受過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又或者是單純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病患,若是有殘存的蟹足腫或是難以忍受的復發情形,可以再重複相同的療程,此時便再回到前述時期的照顧。

若是病患屬輕微復發,則視疤痕活性與追蹤情形,重複早期局部治療。大多數病患於兩年後疤痕為平整且顏色變淡,此為疤痕穩定,則僅需一般皮膚保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