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5月30日 星期六

蟹足腫治療新境界

作者:薛元毓 (2015/05/30)


蟹足腫治療無止境, 動輒春風吹又生


蟹足腫的定義為疤痕遠超出傷口的範圍,除了外觀上有失觀瞻,常有搔癢、敏感甚至疼痛的症狀,造成病人在生活上極大的困擾。其好發的族群為美裔非洲人或亞洲人等之有色人種或是家族傾向,好發部位為耳垂、臉頰下巴、肩膀及身體正中線處,造成的原因常常是細微或是很小不察的傷口,卻長出遠大於傷口部位的突出性疤痕。

而臨床上的治療亦極為困難,除了對一般的疤痕治療如壓迫、按摩、壓力衣以及類固醇注射反應不佳外,手術治療亦常有高度的復發機率(50~100%),甚至遠超出開刀前的大小,其特性可謂是良性腫瘤中具有惡性傾向,長了又割,割了又長,使得臨床醫師也常常望之卻步、束手無策。

但近年來合併使用手術切除加上放射性治療為其帶來治療上的一線曙光。


臨床與科研,台灣未來的省思

作者:薛元毓 (2015/05/30)
筆者於2014年8月至東京大學形成外科交流演講


台灣現況堪憂


在東大形成外科學習一個月間,除了感嘆他們的環境能讓臨床醫師(大多數為醫學系畢業生或是住院醫師)心無旁騖進入實驗室(無臨床工作)進行一些臨床相關的研究一至兩年(得以養活自己及家人),再看到這樣一個日本國家級研究學者(山中伸彌)所提出的擔憂,不禁想起那在台灣醫師或是研究者這兩個身分也還是受尊重的行業嗎?

我想答案從新一代的年輕人還是不是擠破頭想成為這兩類人(醫學系志願似乎被其他科系日益趕上),抑或是想辦法要脫離這兩個行業就知道答案了(碩博班報名人數屢收不滿),台灣相關產業將來的競爭力會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