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神經肌肉系統再生新曙光:直接遠端神經電刺激

作者:薛元毓 (2021/04/30)


周邊神經肌肉系統的受損是極為常見的臨床問題,對於病患的工作能力以及社會經濟負擔具有巨大的影響。然而目前的臨床治療中,神經肌肉系統的再生與恢復仍然是一大挑戰且其成效不佳。即便經過精密的顯微手術後,再生的過程依然漫長且不可預測。目前對於周邊神經的創傷,標準的治療為縫合受損的神經,或是以自體的神經移植來重建其缺損,然而一半以上的病人仍有功能缺損。即使科學家在神經導管的研發、幹細胞以及藥物治療上都有十足的進展,但關鍵性的神經缺損依舊難以克服。其主要的原因在於,現今的治療都只著重在治療神經(軸突)本身,但是對於神經上游(細胞本體,位於背根神經節以及脊椎)以及下游(肌肉或皮膚受器),並沒有太多臨床治療利器。

近十年的基礎研究,來自加拿大的Tessa Gordon團隊目前已證實在神經受傷處(無神經缺損)的近端給予20Hz短暫的直接神經電刺激,可刺激細胞本體分泌促神經生長激素(Figure 1A),進一步促進神經軸突生長與遠端的肌肉功能恢復(1),同時該團隊也分別在臨床實驗中證實,在腕隧道症候群減壓手術後,直接給予低頻的電刺激治療(Figure 1B),治療組在一年後的追蹤,正中神經所支配的運動單位有顯著的增加(2),表示此短暫的進端神經直接電刺激對於運動功能的恢復有實際上的療效。此外,該團隊亦證實了在急性指神經(純感覺)受傷後,進行顯微修補手術後直接給予近端電刺激,會增加早期感覺神經恢復的速度。由以上實驗與臨床證據可知,短暫的近端直接神經電刺激對於感覺與運動神經的恢復,都有實際上的臨床療效。

Figure 1. 取自 J Physiol. 2016 Jul 1;594(13):3553-9


對於遠端的神經受器,如骨骼肌,在神經受損的當下即會啟動一連串的去神經化過程,包含肌肉不自主收縮、神經肌肉交界處(Neuromuscular junction)分解、肌肉萎縮與纖維化等過程,以目前的醫學證據,並沒有有效的方法可以減緩這一個過程,以等待漫長的神經再生以及肌肉的再支配(Re-innervation)。筆者於2017-2019年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物工程學系進修的期間,針對此一可能性提出利用遠端的直接電刺激,來減緩此一骨骼肌退化的過程,同時並與西北大學著名的材料科學實驗室,共同設計出一個可植入式的無線可吸收電極,來給予術後多次的電刺激,此一研究中發現,在坐骨神經缺損的大鼠動物模式,給予一週的遠端直接電刺激(Figure 2A),短期內可以有效的減緩骨骼肌萎縮以及神經肌肉交接觸的退化(Figure 2B),長期可得到較佳的肌肉重量、肌電圖反應、功能恢復(Figure 2C)等,此為全世界第一個提出藉由遠端直接神經電刺激,來減緩此一骨骼肌去神經化萎縮的過程,該成果也於2020年11月刊登在國際知名的自然通訊期刊中(3)。直接神經電刺激來促進周邊神經肌肉系統的再生,目前仍是新穎且充滿很多未知的研究領域,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其潛力無窮,2018年刊登在Plastic & Reconstruction Surgery期刊中的一篇回顧性文章(4),將神經電刺激列為未來神經再生研究的重要領域,需要更多的研究者與臨床醫師一起投入研究共創未來。

Figure 2. 神經遠端電刺激療效


參考文獻

(1)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00, April 1;20(7):2602–2608

(2) Experimental Neurology. 2010 May;223(1):192-202

(3)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Nov 25;11(1):5990

(4) Plast Reconstr Surg. 2018 Mar;141(3):702-710



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低溫促進好脂肪生成-肥胖新療法契機?

作者:薛元毓 (2018/03/22)


很多努力健身的同好都知道,最健康的方法並不是單純的減重,而是要藉由運動去增加身體的基礎代謝率,讓身體在任何時候都在幫你消耗卡路里,尤其是在上了一定年紀之後,身體基礎代謝降低,讓人羨慕的是,剛出生的新生兒並不需要運動,身體的熱量產生就遠大於成人,而這也是演化上新生兒維持體溫的重要構造。

這其中的差別,主要就是身體脂肪的組成不同。人體的脂肪組織有兩種,一種是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 BAT),一種是白色脂肪(White fat)。棕色脂肪主要功能是消耗卡路里來產熱,提高中心體溫,而白色脂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儲存熱量。以成人來說,當年紀越大或是缺乏運動,身體大多數的脂肪由棕色脂肪轉變為白色脂肪,對能量的運用也從燃燒變成儲存,體態也隨之變胖。

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導談記錄2_面試要怎麼準備?

作者:薛元毓 (2017/04/07)




本次導談延續上回的話題,繼續討論未來選科的問題,主要建議同學們在接下來五、六年級見習時,可以用心觀察資深住院醫師以及年輕主治醫師的生活作息,甚至跟他們討論當前日常最在意的事情為何,除了與自身的興趣再做一對照之外,也可提前了解未來當科在實際上的困境以及解法,為自己打預防針。


有同學問及未來選科面試如何準備,怎樣回答比較容易被錄取,以下簡單摘錄幾個可能被問到的問題:

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蟹足腫術後照護要點

作者:薛元毓 (初版2017/03/05,修正2017/11/26

此修正版為近期本院團隊參加國際會議,與各國疤痕專長的醫師討論後,參考最新的醫學證據,所形成最新的共識,故即時修正之。


(以下為根據成大醫院蟹足腫團隊經驗,所作出的建議)
接受蟹足腫手術後,對病友來說是一個重新的開始,為了預防蟹足腫再度復發,除了必須接受放射線治療外,通常會有幾個階段需留意且照護的,以下針對會經歷的幾個階段一一說明: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導談記錄1_人生與選科,如何抉擇?

作者:薛元毓 (2016/12/07)




本次為本學期第一次導談,也是本人擔任醫四學生導師的第一次導談,同學發問踴躍,以下針對大家有問到的問題簡單摘錄:


挑最好的,不如挑最適合自己的


Q1: 臨床選科問題

A: 主要還是看自己個人性向以及個人特質,例如喜歡動手做的選外科系,喜歡抽絲剝繭的選內科系,雖然會有不同前(錢)途,但是畢竟一個職業要做一輩子,還是以自己能夠持之以恆的科別去做選擇。真的要賺錢的話,當醫師並不是一件特別好賺的行業,畢竟我們付出的成本太大,但所得到的reward是其他職業無法獲得的。

至於時間不急,臨床見習就是一個window shopping的好機會,能讓大家每個科別近距離觀察,看看這個科所看的病人,科內醫師每天的生活作息等,特別建議要觀察年輕主治醫師的生涯規劃,畢竟這個階層是轉捩點也是壓力源,如果你對這個科有憧憬以及興趣,那就近距離觀察該科年輕主治醫師(第一年到第五年),看看他們每天的生活,都在做些什麼,如何讓自己更卓越,如何平衡工作家庭等等,如果這段時間熬的過去,那麼未來在這條你有興趣的專科生涯,隨著臨床經驗的累積,一定會是倒吃甘蔗,越來越駕輕就熟以及成就感。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成就與體貼

作者:薛元毓 (2016/10/25)


比人生成就更令人驕傲的,是一顆體貼的心


的確,人生有小成就(例如文章被接受)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雖然背後可能是很多的總和(努力+好的指導老師+好的時機.......等等),但我更驕傲的是,我們家瓜哥有一顆『善於體諒』的心,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某週末,瓜哥與凡妹參加某兒童活動,只要闖關成功,就可以得到一個不錯的禮物,天不從人願,只有瓜哥獲得一個禮物,他在(樂高or泡泡槍)選擇了樂高,與一般家庭遇到的情境一樣,凡妹此時當然是很不甘願,吵著說她為什麼沒有@#$@$$⋯⋯#(眼角泛淚~~)


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你想要什麼樣的工作?!

作者:薛元毓 (2016/08/23)



你怎麼不去做別的?!


常常很多人在問,未來到底要選怎麼的職業?為什麼你選這個?為什麼不選那個?!每每在當前忙碌的工作中一抬頭,突然驚覺『對啊!我還在這裡幹什麼?!』然後一股勁辭了現在的工作,投向一個又一個的新工作,尋尋覓覓,感嘆終身......

其實台語的諺語講的很好,『有一鶴沒兩鶴,有兩鶴沒三鶴!』。天底下沒有完美的工作,就像沒有完美的配偶一樣,找到情投意合、契合的才是穩定模式(姿勢)。這道理很簡單,但勘破的又有幾人?!